“You must control it by surrendering controlling.”
"通過放棄控制,來獲得控制。"
“什么是我見到的傳統(tǒng)思維?”
看到這個話題,很多人會覺得我要把傳統(tǒng)商業(yè)批判一番,以為我又是一個所謂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思維”的鼓吹者,要講什么免費模式、平臺思維、社群營銷和粉絲經(jīng)濟了。
當然不是。
這篇文章只分析一個問題:為什么一些典型在過去很成功的方式,現(xiàn)在效果正在下降,甚至這種現(xiàn)象蔓延整個管理、營銷、人力資源等多個領域。
什么是這篇文章著重要分析的“傳統(tǒng)思維”呢?看下面這三個故事:
故事1:
某公司運營了公眾號,為了提高引流效率,領導要求小編每篇文章都要發(fā)產(chǎn)品廣告。
最終事與愿違,粉絲流失、銷量更低。
故事2:
某公司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業(yè)績,規(guī)定嚴格的上班、加班時間,每天考察績效,必須每周提交創(chuàng)新想法。
結果事與愿違,員工績效反而下降。
故事3:
某丈夫為了降低妻子出軌的風險,禁止妻子加其他男人為好友(ps.我真見過這樣做的),每次回家檢查妻子手機。
結果也事與愿違,妻子反而更加喜歡別的男性。
上面三個故事的主人公角色分別是營銷負責人、人資負責人、丈夫,角色很不一樣,但你是不是感覺特別像同一個人,而且覺得這個人做法特別“傳統(tǒng)思維”?
同樣,上面3個故事的情節(jié)也是一樣:都是作出努力去追求某個目標(比如提高產(chǎn)品銷量、提升員工績效),但這些努力反而讓想達成的目標越來越遠(比如為了追求銷量而付出的努力,反而降低了銷量)。
這就像你走在街上,有只可愛的小狗距離你3米遠,你想更加靠近它然后去追。結果它就跑到10米遠了,然后越追跑的越遠。
而這就是我這次要分析的“傳統(tǒng)思維”:通過對目標的控制,來達到目標。
如果你再仔細想一下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上述這些“控制”的方法在過去其實非常有效,很多人依靠這些方法成功了一次又一次。
比如在營銷上,強迫關注、渠道為王等曾經(jīng)如此成功。
比如在管理上,嚴格管理、詳細控制曾經(jīng)提高了一個又一個工廠的員工效率。
但這些“控制”方法,現(xiàn)在就好像沒有那么有效了,反而是下面這3個新故事,看起來更加像這個時代的:
故事1:
某公司運營了微信公眾號,每天都發(fā)有趣的內容引發(fā)粉絲的支持,結果不斷有人關注他們的產(chǎn)品,銷量提升。
故事2:
某公司放棄對員工具體工作時間、每天績效等要求,讓他們對用戶負責,結果員工反而主動工作更長時間,也發(fā)現(xiàn)了更多創(chuàng)意。
故事3:
某丈夫信任自己的妻子,并且不斷給妻子一些小驚喜,結果妻子覺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,不怎么跟其他男人接觸。
上面3個故事的主人公角色也不一樣,但你同樣會感覺像同一個人:都是通過某種間接手段(比如有趣內容、對員工的信任激勵等)而達成了目標(比如增加銷量)。
你會感覺這3個故事更加像現(xiàn)代思維,更加像很多有創(chuàng)造力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公司創(chuàng)始人做出的事情,也更加像能夠在這個時代取得成功的方式。
就像走在路上遇到一個可愛的小狗,你并沒有去追小狗,而是做了一些間接行為讓小狗來追你。
到底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種變化呢?為什么這些年不論是營銷、管理還是日常生活,越來越多地出現(xiàn)后面的情況,而“嚴格控制”、“大干快上”要做的事情,反而變得不那么成功?
這里必須要說一下我認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個變化:
隨著信息豐富、商品過剩、溝通增多等帶來的選擇豐富——在過去信息、商品稀缺的時代,我們更多是“被動選擇”(比如渠道上有什么買什么、選老公時同村有誰就嫁給誰);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,萬物互聯(lián),我們更多是“主動選擇”(比如我們買什么取決于我們喜歡什么)。
總之,我們從“被動選擇”時代,走到了“主動選擇”時代。
在“被動選擇”的時代,因為選擇有限、人相對固定、行為更加簡單、環(huán)境變化慢,所以最佳的策略就是使用傳統(tǒng)管理思想——詳細而嚴謹?shù)目刂啤?/p>
比如規(guī)劃好工人的工作時間并派人盯著;
比如為了搶占市場,封殺競爭對手的渠道從而讓消費者買不到。(類似于當年非??蓸纷畛醯某晒?,是因為可口可樂渠道沒有下沉到鄉(xiāng)鎮(zhèn)。)
在這個時代,長期積累的資源而形成的控制力,幾乎可以保證并延續(xù)任何一個成功——大公司對消費者的控制力,保證了他們可以輕易殺死大部分小公司。
這個時代,甚至誕生了各種管理方法來提高人們的控制能力——比如傳統(tǒng)管理學(詳細控制企業(yè)的每個流程并計算回報成本等),比如波特五力(通過控制上下游來提高議價權)等等。
但是后來到了“主動選擇”的時代,嚴格的控制就變得沒有那么有效了。
比如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選擇關注或取消關注一個公眾號,從而導致你無法強塞給他們不喜歡的廣告從而達到提升銷量的效果。
比如通過電商任何長尾商品都可以被消費者買到,你就無法通過控制去封殺了。
比如當人與人溝通的選擇越來越多(各種社交軟件),你通過禁止妻子用微信來保持她的忠誠就越來越?jīng)]意義。
這就是我前面說的這種“傳統(tǒng)思維”越來越失效的原因:你的消費者、員工、伴侶、供應商、投資人等,都擁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,所以通過控制來降低他們的可選項,從而讓你獲益的方式,越來越容易失效了。
那在所有人“主動選擇”的時代,到底怎么做呢?
前段時間看一個電影《奇異博士》,里面的主人公在修禪時遲遲無法進入狀態(tài),越是嘗試控制自己身體,越是身體不由所控(就像你演講前,越想控制自己的緊張,反而越緊張),這個時候大師說了一句:
“You must control yourself by surrendering controlling.”
(你必須通過放棄對自己的控制,來控制自己。)
我當然不修禪,但我想這個邏輯特別適合用來解釋這個“主動選擇”的時代,你要收獲控制的關鍵,一句話解釋:你需要通過放棄控制,來收獲控制。
比如發(fā)有趣內容的公眾號,放棄對消費者的控制(不強塞廣告),反而收獲了對他們的控制(主動支持)。
相反,你越是基于自己的目標出發(fā)來做一件事(比如阿里當年基于自己的社交戰(zhàn)略目標而不是市場需求來推“來往”),越是讓這個目標離你而去。
說起來比較玄乎,那具體傳統(tǒng)的“控制思維”到底應該如何改進?
這是我認為3個最重要的方面:
達到目標的手段:資源權力VS吸引激勵
行動規(guī)劃的方式:決心VS策略
最重要的資產(chǎn):內部VS外部
1、達到目標的手段:資源權利 vs 吸引激勵
在被動選擇的時代,最經(jīng)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大量的資源和權力去控制別人的行為,通過減少人們的選擇來達成目標。
比如自己是市場領導者,就控制渠道來封殺后面的人。
自己有很高的廣告預算,就用鋪天蓋地的廣告碾壓對手。
出了負面公關事件,就給媒體塞錢打聲招呼,把自己的事件刪掉、屏蔽。
自己是管理者,就利用手中的權力來控制員工的工作時間、過程。
這在過去非常有效。因為在被動選擇的時代,一切都相對固定。人們就像一堆水稻一樣,靜止在那里等待你去裁剪、管理、控制。
但是在主動選擇時代,人們卻像跑動的個體,你無法把他們圈養(yǎng)在一個籃子里,必須通過吸引、激勵等方式讓他們主動過來。
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過去是通過資源權力來控制人的行為,那么現(xiàn)在則應該是通過吸引和激勵來控制人的內心。
幾乎所有的方面都在面臨著這種變化,這讓仍然篤信“控制論”,依賴“胡蘿卜加大棒”的人非常不舒服。
例如下面的例子:
運營公眾號,傳統(tǒng)思維下利用資源和權力(胡蘿卜加大棒),設置關注抽獎、送電影票等來獲得粉絲。但這只獲得了關注的行為,并沒有獲得粉絲的內心——他們仍然不喜歡看這個公眾號。
同樣是負面公關,很多企業(yè)想利用資源和權力來否認、控制,結果反而失去了更多用戶。比如三星Galaxy Note 7的炸機門事件。
而另一些公司則通過一些心理技巧贏得大眾的理解,反而收獲了控制。比如網(wǎng)易之前出現(xiàn)了版權問題,發(fā)出的認錯信反而戳中了很多人的內心:
(圖:網(wǎng)易公關回復,詳細內容篇幅所限先不放上去啦)
同樣是在飲料市場想打敗可口可樂,當年的娃哈哈直接模仿可口可樂做了“非??蓸贰?,然后依靠自己的渠道優(yōu)勢控制消費者(鄉(xiāng)鎮(zhèn)渠道買不到可口可樂),而不是讓他們真正愛上非常可樂,把非??蓸樊斪瞿J第一選擇。
結果后來可口可樂進行渠道下沉(也進入了鄉(xiāng)鎮(zhèn)等渠道),消費者有了主動選擇權,非??蓸妨ⅠR就不行了。
而當年的王老吉則是通過定位“怕上火”攻擊可樂這種碳酸飲料,讓消費者更想選擇涼茶(影響人的主動選擇),反而最終擊敗可口可樂——有一年王老吉(搞不清楚加多寶還是王老吉了),罐裝銷量超過可口可樂。
總之,過去我們總是希望通過資源和權力去限制別人的選擇,改變別人的行為,從而獲勝;而在主動選擇時代,則更應該影響別人的內心。
不光在商業(yè),甚至很多生活上的方面都體現(xiàn)了這種思維的影子。
比如傳統(tǒng)思維下,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,家長經(jīng)常選擇直接把孩子關在家里強迫學習(改變行為),而不是通過興趣培養(yǎng)等方式讓他們愛上學習(改變內心)。這樣一旦孩子上了大學擁有了獨立選擇(類似于當年喝非??蓸返泥l(xiāng)鎮(zhèn)消費者),自然不學習了。
再比如,前面說的老公為了讓妻子更忠誠,限制妻子見其他男人,而不是讓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。
長輩對孩子催婚,強迫孩子相親,而不是想辦法讓孩子愛上結婚這件事。
很多公司對員工提各種苛刻要求來提高工作效率,而不是塑造使命感讓他們愛上這個工作。
總之,這是我見的傳統(tǒng)思維的幾乎最重要特點:總是想通過限制別人(不論是消費者、員工還是孩子)的自由和選擇來控制別人,而不是放棄控制,利用心理學、營銷學等各種技巧讓他們本身開始喜歡這件事。
(PS.這一定能做到,反正李叫獸分享過很多類似方法了。)
2、行動規(guī)劃的方式:決心 vs 策略
推薦產(chǎn)品與服務